早在三百多年前,
京城为官的刑部尚书李化熙,经常参加皇帝御宴,
其中最后上的面食是每人一碗炸酱面,
就是这碗面让坐中连连叫好。
经打听得知这炸酱面出自一位彭姓御厨,
乃山西五台山人,是他的老乡。
待彭御厨从皇宫全身而退,
李化熙便把他请到府中当厨,让他主理做炸酱面的绝活,
三天两回要吃一次,
每当炒酱的时候府前府后的街道上都是浓浓的香味,
家奴、院工、行人过客闻到后直咽口水,
李化熙呢,也把吃炸酱面当作给自己解馋。

顺治末年,李化熙辞官回周村了,
厨师老彭也就卷起铺盖回了五台山。
李化熙吃炸酱面已经成习惯,
让家中厨师小高给他做,
但是做不出老彭的酱香味来,
吃不了几口就放下筷子,叹道:
“老彭远去五台山,何日再品炸酱面!”
李化熙夫人见了心痛,
便打发小高去五台山拜师学艺。。
老彭做的炸酱面必须按一定次序放入四川的辣椒、章丘的大葱取叶白相连的那段、云南八角、海南岛的豆蔻、安南的砂仁、波斯的丁香、广西的桂皮等九种佐料,
还要6个月的肥猪的脊条切成肉丁,
炒酱过程中要用文火慢慢的焅,
让这香料味都能释放出来。
他让小高赶集买齐佐料指导着小高做了一次,
酱一炒出,看色香味,小高已是心服口服,
再一吃,那味道果然与他在尚书府做的大不相同了。

小高学成归来做出了炸酱面的老味道,
李化熙喜出望外,不但自己吃,招待宾朋时也都要点炸酱面,
因此,许多文人雅士、商贾名流,常到李府讨酱,一尝为快。
厨师小高为了降低成本,
将长山的山药去皮捣成泥状,
掺进酱里一块炒。
想不到一吃,大家都说酱有奇香,
糯香而沙口,比以前更好吃了。
周村人喜欢吃馍馍,
有人就用刚出锅的热馍馍抹上香气馋人的炸酱,
加上一根鲜灵灵的大葱白,
喝上一口刚出锅的小米粥,
味道真是美极了!
久而久之,人们就把这个酱叫馍馍酱,
后来馍馍酱的做法传到民间流传来,盛传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