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种地方,梦牵魂绕,终生所向,却往往难以抵达,比如西藏阿里、新疆伊犁。
还有一种地方,栖身于邻家矮墙旁,随时可以翻牌宠幸,却始终未能移驾亲临,仔细端详,比如周村古城。
偶有小闲,拾阶古城,打量门楣,端详老墙,借着相机留存和放大古韵情怀,借着氤氲茶香回甘旧日繁华,细细品味早在纪元之前就已让华夏诸国望其项背而徒有垂涎的富庶之邦——齐地淄博。

周村古城,更像是情窦欲开的假小子,不施脂粉,不戴簪环,甚至没有刻意梳妆,就那么不加遮掩地闪着率性的眼眸,打量着过往商客,全然没有李清照“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娇羞与顾盼。

或许,这才是齐鲁古城,那么鲜明得有别于苏杭水乡、西南古城的袅娜温婉和浪漫艳情。
或许,这就是齐风,不乏恢宏气度和豁达睿智,却不愿太多粉黛修饰和忸怩造作。
即便如此。即便是少了往日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但是,旱码头的古韵依然演绎着古往今来的通衢繁华。
面向大海,春暖花开。我没有理由不相信,既便是轻扫峨眉、淡点朱唇,豆蔻花开的假小子伴着齐鲁东风,定会“翩若惊鸿,宛若游龙”,惊得世人忘却了南国粉黛、水乡佳人。

随着照片一起荣光我们的故里吧。
仿佛到了苏杭,又好像是驻足鼓浪屿,除了建筑用材的一丝厚重感和墙壁上的梅竹,哪里分得清是江南江北?
“上海女人”玉立于齐鲁古街,依然保存了上海豫园里的香艳丰韵,在“扳倒井”北方汉子的铿锵中,越发轻柔娇艳, 对比何其强烈。

即使是消遣,北方的雕塑也透着严肃,还有那铁棱窗栏和挂香烟广告牌的铁花架。
虽处路口繁华地带,但广源堂的二楼估计少人入住经营,藤蔓已经爬满了窗户,还有罩着它的古树。



但更多的是,窗口里探出了时代的生活气息,色彩斑斓,情趣盎然。

我一直认为,天底下,中国女人是最适合穿旗袍的。特别是在这火红的正月气氛里。即使是水乡江南,更应有花褶伞下的简约旗袍佳人。

且看看窗子里的红粉佳人吧,应不算聊以慰藉。

瑞蚨祥的窗户里,是满满的江南意境。正应了堂前的楹联“麻棉毛葛总因时,紫白红黄皆悦目”。

葫芦烙刻,广布于山东,可为特色?

状元府的门窗则是规正的窗棱子,规整的写意国画,向路人宣示着严谨的治学风范和深厚的书香底蕴。
烧饼无疑是周村的招牌。随着照片去浏览一下吧。

瞧瞧,老人孩子尚且如此精通买卖 ,周村不愧“旱码头”之称。

这是展览馆里的宣传图片,强烈的视觉冲击。如果不吃一片,买几盒,都会深感对不起自己。

这是工艺展示区和品尝区,对面圆玻璃窗户里可以看到整个工艺流程。还有啊,顶棚灯饰、桌、凳、地面,不觉得也像是烧饼吗?所以,做文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工人们正在做饼,香气扑鼻,让我端相机的手指好几次都找不到快门。要不是有线拦着,估计早上前捏几块,塞嘴里了。
除了烧饼,还有在这里拍过电影的大染房。
还有啊,就是(红色)电影展览馆,门票两元,我说,票钱真不多,都有些不好意思。服务员说,这是公益性的。值得一看,因为这里可以寻得童年。

窗子外边的宣传墙

小时候,公社放映队下乡放电影的情景,我就是旁边的孩子

红色娘子军宣传画,又勾起了孩童时光的回忆

童年的COPY,如今已经封存


已经退休在记忆里的放映机
本期编辑:喇叭哥
作者:宏坤


周村古商城菊花展系列故事之菊花姐妹
一份遇见,使整个秋天都唯美了,一场花展,点缀了整个周村古商城
古城秋韵 重阳菊香 2018周村古商城第五届菊展明天盛大开幕
古城周村的秋色,可是你心上难忘的记忆……
周村古商城上演千人旗袍秀,璀璨开场,盛况空前!
黄晓明为何力推周村?赵薇、苏有朋、王俊凯等众多明星更是拍手称赞!